主页 > 优美散文 > 正文

【八一】家宴(小说·家园)

2022-04-16 16:12:59 来源:润财文学 点击:20

冬天过去了,高原的春还没来!

鸡刚叫头遍,李老汉就拉亮灯,穿衣坐起,点上旱烟,吧嗒、吧嗒抽起来,深深抽几口过后,接着就是咔、咔、咔的咳嗽声……李老汉自言自语:“能死了,真是不中用了,抽几口旱烟都咳嗽个不停。”

“呸、呸、呸,你看你这老鬼,狗嘴吐不出象牙,亏儿女们还回来给你过生日,真是狗肉上不了抬杆秤,孙猴子坐不了琉璃殿,这么好的社会不好好享福,你就不能把那个旱烟不要抽了,不吃饭不行,难道不抽烟会少肉吗?”睡在炕头里的李老婆拉拉被角,还没等老汉说完就是狠狠的数落一通。

李老汉想着今天儿女们都回家给自己过生日,心里又不觉一阵高兴,一高兴又是猛地抽几口旱烟,接着又是咔咔咔的咳嗽,真是戒烟比戒饭还难……

“今天娃娃回来,你到时高兴点,咱年龄大啦,就不要管孩子们的事情,他们说咋过就咋过,不要因为鸡毛蒜皮事情闹情绪,他们有钱就让他们糟践去,反正咱又饿不死。还有,不要再讲究你那些臭规矩,人家都是城里人,你说了没人听,还惹人家厌烦……”李老婆一边穿衣服一边跟老汉唠叨。

老李听出来老婆子说的人家指的是在城里的儿媳妇,这几年社会好,一个个有了几个臭钱,说起话来就不分场合地点,有时候没大没小,而且光说不练,就苦了几个女孩子,每一次家庭聚会,女儿从来到走就停不下来,特别是二女儿,一大家子吃喝,几乎全靠二女儿伺候……想到这里,老李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:“一年不回家,回家还等人伺候,这家宴还不如不办了。”

“你胡咧咧啥了,千万不敢让娃娃们听到,别人家老人还没有你这个待遇呢,你就知足吧,儿女们谁多干,谁多出点都是自愿的,你操那个心干什么……”老李婆虽然已年过古稀,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,李老汉每次都是被她训斥得半天不说话。

老话真灵,喜事喜鹊报。

天刚放亮,院外面老槐树上的喜鹊喳喳……喳喳……开叫了。

春寒了,背洼上还留着残雪。

老李家二女儿干起活来真是把好手,先在大棚里摘些新鲜蔬菜,带一颗反季甜瓜,再装上头一天用铁锅蒸好的两笼点红馒头,还不忘记带上自己压制的纯土豆粉一捆……不到半小时就把要走娘家带的东西准备妥当。接着就喊:“王四,王四,你快点把昨晚上杀好的羊肉放在三轮上,还有洗好的羊杂在库房窑里老瓷盆里扣着呢,你不要忘了带上。”

“知道了,知道了……”王四嘴里答应,心里埋怨自己媳妇,你大(父亲)每年过个生日,都要杀只羊,一只羊1000多块就没了,兄弟姐妹那么多,都在城里挣大钱,别人咋就不杀呢,纯属一个愣种子,我大过生日连只鸡都舍不得杀一只,人心咋就那么偏……当然王四也只能在心里埋怨,哪敢真的说出来。

山路间或有些泥泞,三轮车根本开不快,老李家二女可是个急性子,过几分钟就骂一句“这狗日的路,贼冰咋就这么多?”

“你急啥,赶中午前到了就好了。”

“废话,那个时候去了羊肉能炖熟吗?”

“你不去,家宴就没人办了吗?”

“王四,你成心的吧?给老人家过个生日就那么不情愿吗?我还不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,不就是你大过生日我没给杀那只老母鸡吗?你至于吗?告诉你,我不是不给老人杀那只鸡,是看不惯你家人那小气样,特别是你大哥,光说不练,什么时候动真格的给你老人办过家宴,你大你妈每年有个头疼脑热不都是你给抓药看病吗?你要是跟我计较,以后你等着瞧……”老李家这二女儿虽然是个乡下媳妇,但是厉害起来真还让她男人怕三分。

“你看你,每年都是你操劳,心疼你么,我媳妇多聪明,咋可能落个不孝老人的罪名,你坐好了,我给咱开快点么。”王四赶紧转变话题,说几句讨女人开心的话,因为他知道自己老婆能说到做到,如果惹她不开心,往后一段日子家里不会好过。

王四总会安慰自己,心想居家过日子,不都是相互包容,相互爱护吗?谁叫咱是男人呢!

城里的春天来得早,山里的桃花还没开,女孩们就开始穿裙子了!

李家大儿媳,把前两天刚买的毛裙试了又试,又把紫色的风衣配上,一会又脱下,换上墨绿的棒针织纯羊毛大衣……

“你快点,你快点,给孩子弄点早餐吃了,不是说好了回乡下给大过生日吗?”李家大儿子催着自己媳妇。

“知道了,知道了,过生日,过生日,周末都不能多休息会,催命呢?”李家大儿媳妇马上顶了几句,显然对回乡村给公公过生日有些厌烦。李家大儿媳接着说:“你不能到街上买几个菜包子,明知道回乡下去,还等我做饭,你手坏了?”

“咱今天不是要回乡下吗?我总得多少买点东西吧。所以才让你给孩子弄吃的么。”李家大儿子说。

“买,买,我早买了,昨天在意尔康专卖店给你大买了一双皮鞋。大男人不想着干大事,净想些鸡毛蒜皮的事情,没出息。”李家大儿媳一听说老公要买东西就没好气,嘴像打机关枪,噼里啪啦就开始了。边说边在心里想,我就知道少不了要花钱,才看专卖店处理过季节的压货,100块就买了一双品牌鞋,让你个糊脑子买,那还不得花好几百。

“我媳妇真好,比我想的周到,那不得给咱妈也买点啥?”李家大儿子赶紧把老婆夸了几句。却在自个心里想,你以为我不知道,你每次都是买个便宜货,怕我多花钱,给你大过生日硬是让我拿1000块现金,说是显得体面,完了还不行,再给你妈1000块,说是让你妈平时头疼买药呢。

“餐桌上不是有一盒早餐饼、一箱牛奶吗?拿上给你妈平时不做饭时垫补、垫补么,你还要买甚呢?”大儿媳确实想得周到,给婆婆也买了礼物,但是两样加起来还不到50块。

“好,好,谢谢我老婆,都替我想好了,我这就给咱买早餐去,你就慢慢梳洗打扮,咱就漂漂亮亮回家。”李家大儿子嘴里谢着老婆,心里想还得出去弄上几百块钱,回去偷偷给父母,要么这礼物也太寒酸,想到这,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说了句:“人心啊咋都长偏了呢?”

李家院子特热闹,灶房里洗菜、剁肉……二女儿忙得不亦乐乎!偏窑洞里更是热闹,一桌麻将,一副纸牌,全是耍钱的,从窗外看窑里烟雾缭绕,从窗外听不是麻将胡了,就是金花赢了,响声噼里啪啦……院子里的小孙子、小孙女、外孙子、外孙女一会这个要喝的,一会那个要吃的,李家老汉坐在门外的长榆木凳子上抽旱烟,李老婆来回给娃娃们找东西,过一会就说:“我的小乖乖,奶奶这不是给你找了么,不敢催哦!”

太阳刚过中梁,大概就是正午,小孙子就喊:“我饿了,我饿了……”听孩子说饿了,李家小儿媳妇一边抓牌一边喊男人:“李三,李三,不能先给娃娃吃点啥么?娃娃早上都没吃饭,你不知道么?”

“知道了,知道了,饭菜马上好,你们几个不要耍了,快摆桌子,咱开饭了。”正在帮厨的李三说着给孩子拿了半个热腾腾的馍,心里骂道,就知道耍麻将,回家里从来不干活,连孩子都顾不上给吃一口,死了给棺材里放上一副麻将。

说到李三,其实是老李家最老实的一个,干什么都不多说话,只是一个劲地做,把自己的想法都付诸在行动上。自己媳妇是个马大哈,每年回家给老人过生日,兄弟姐妹都带礼物,自己媳妇从来不过问,当然要是岳父岳母过,那可就不一样,至少要千儿八百的,至于给自己父母吗,那就得李三张罗,李三有自己的想法,也不买啥贵重礼物,就给父母买一些日常用品,袜子、内衣啥的,他想人老了,穿舒服最好,他每次买都成套成双买,花钱不多,就是为了老人用起来方便。

李老汉老两口从心底也最疼三儿,早些年家里穷,孩子多,三儿子其实也不笨,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只是没得再往上走,老李总担心儿子没文化,日子过不好,但是现在看来,三儿子就靠自己的实诚在县城做生意,生意还不错,日子过得还可以,这也算了了老两口的心病。疼爱三儿子,还有一个理由就是,三儿子心细,能懂父母心,每次回家都能买上父母最想要的东西。想到这,老李老汉就说:“三儿,你就不要在厨房忙活了,厨房的活就让你姐姐们干去么。”

开席了,姐妹们都拿出自己的生日礼物,大女婿是老板,家里有钱,一大早,大女儿就在城里定了大蛋糕,当然少不了父母亲各自一套衣裳,大女婿拿了两瓶好酒,随后还带一条软中华。

大儿子当然是老婆买的“品牌”鞋,二儿子也赶紧拿出一双老北京,嘴里说:“大,这可是北京老牌子,城里老干部都穿这个呢。”

“二姐,二姐夫,你们的礼物呢?”儿媳妇看老李家二女儿不见拿出礼物,故意大声喊。

“我们农村住着了,啥也没买,大,妈,下次我给你们补上。”二女儿没多说。只是从锅台往桌子端菜。

“以后你们都不要买了,回来就好了,我家里啥都有,你们买多了我也穿不完。”李老汉刚说完话听见二女儿说没带礼物,赶紧抢着说:“谁说二女子没礼物,杀一只羊一千多块,这菜、馍、都是你二姐拿来的,这最少也不低于2000吧!”

二女婿赶紧说了句客套话:“哎呀,好大哩,这都是自家的东西,哪能算钱么。”心里却说:老头子还好没眼瞎,自己东西咋啦,拿到城里都是钱,一个个都住城里,谁不知道,买一双降价鞋,还不到200块,把人当愣汉了,下一年,说啥也不杀羊,我也早早买一双降价鞋。

“大,我就和二姐开个玩笑么,看你这说的好像我们都拿的少了。”儿媳妇听了不高兴了,脸上笑容马上消失了。

“哎呀,快吹蜡烛,快吹蜡烛,大,要许个愿哦。”二儿子赶紧打岔。

李老汉看着满桌饭菜,膝下几十口子亲人,孩子一个个都能过上好光景,心里着实高兴,但又想到孩子们因为给自己礼物,一个个比来比去,嘴里不说什么,心里都有小算盘,想到这就生气。

老李有气不能说,硬往肚子里咽,说让吹蜡烛,眼睛闭上,猛猛地吹了一口,心里想,许愿,许愿就是不要再过这个气涨到肚子的生日了。

太阳西斜,酒宴散了!

“城里人”一个个催着,快点,快点,孩子还要补课呢!桌子上的碗筷还没收拾,汽车嘟嘟嘟都启动了,只有二女儿和二女婿两个人清扫战场,二女婿有一百个不愿意,但是又舍不得累了一天的妻子,嘴里不说心里想,都是些“客人”,妈的,就咱农村人才是家人。

老李婆紧追在后面,嘴里不停地说着:“这羊肉剩的太多,还有自己蒸的馒头,你们哥几个拿上回家了吃么,还有土鸡蛋,我都给你们分份了,还有大缸里头的腌洋蔓菁,都拿上些么……”“哦,还有洋芋,多拿些,城里都要买,咱家放着我和你大也吃不了。”

儿媳妇们嘴里说不要、不要,却一个个一样都不拉地装上了车,只有大女儿只拿了几个手工馒头,她说:“城里头的馒头永远吃不出妈妈的味道。”

老李老两口站在屋前的老槐树下,望着一辆辆远去的车,还有翻过山梁梁的二女儿的农用三轮,太阳也着急地躲下西山梁背后,李老汉说了一句:“回吧,咱也回吧,人家都回去了。”

“回吧,回吧……”

山里头平静得出奇,平静得能听到夜回音!